摸清情况,完成一个销号一个,实施“清单式”管理。昨天,记者从市水利局了解到,截至4月5日,全市已完成清淤379万立方米,完成年度1500万立方米任务的25%。
昨天上午,记者来到市水利局采访,只见一张全市水系图上,不同的颜色标明各河道、湖泊和山塘水库的淤积情况。“我们按照淤积深度60厘米以上、30至60厘米、30厘米以下三个类别,用不同的颜色和图层分别标绘,建成清淤资料数据库。”局河道站有关负责人介绍。
据了解,为“精准”打好河湖清淤攻坚战,自去年下半年以来,我市就率先组织各级治水办以及水利、建设、环保、交通运输等部门和单位,对全市河湖淤泥区块进行了系统调查摸排,全面掌握了淤积的情况。
为了有效处置淤泥,我市还对底泥成分进行了分析。对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进行定点上图,并根据沿河分布情况委托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底泥采样,按照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》,对河道底泥的PH值、镉、汞、砷、铅、总磷、全氮等14项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。有污染的淤泥根据污染物成分及含量合理制定处置方案,并进行高标准无害化处理,杜绝二次污染。
根据全市的淤泥情况,我市编制完成了全市河湖清淤五年规划。并按照“任务项目化、项目时间化、时间责任化”的要求,排定今年河湖清淤项目898个、清淤总量1574万立方米。目前全市已完成379万立方米,完成年度1500万立方米任务的25%。
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每一个项目都明确了河道名称、河段起始点、河道长度、淤泥方量、计划开完工时间、责任单位、淤泥处置方式,并在新闻媒体上公示责任清单,接受社会监督。按照完成一个销号一个的要求,直至全面完成,全面销号。
淤泥出路是清淤难题,我市结合实际,积极探索实践淤泥减量化处置、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。如柯桥区、市泥浆办率先在全省建成五个淤泥固化中心,年处理淤泥能力500万立方米。下一步,我市将在平原河网地区推广柯桥区的做法,积极推行淤泥固化减量处置。目前,越城区(高新区)、上虞区正在加快开展固化中心建设的选址、招标等前期工作。
另外,环保部门负责对全市有害污泥进行抽样检测,污泥处置由各地负责统一实施,统一布设固结点,固结后分类进行安全填埋、焚烧等处理方式。对于无污染的淤泥,因地制宜采取分类处置办法,将淤泥再利用,如造田造地、还桑肥田,将肥力足的河道淤泥填埋到农田中,不仅提高土地肥力,促进农业增产增收,还解决了淤泥堆放占用土地这一难题,同时也节约了工程运输成本。
|